“最近生意真的不太好做啊。”上星期和几位经商的友人吃饭,也不知是谁先感叹,结果其他人都纷纷附和。
他们有人经营餐饮业,有人从事零售业。大部分面对的困境很像——订货预测失误,导致现金流量短缺,进而被供应商催款;缺乏足够的员工,导致营收受限,无法填补疫情期的亏损。
所幸地,大家还是很积极想解决问题,尤其是面对财务困境时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其中,若开源节流都无法解决问题,那当务之急就要和债权人协商延迟或债务重组,或要忍痛出售一些资产,适时引进新合伙人或投资人,甚至债权换股权也是一种办法。”
“创业需要勇气,止损结业更要有智慧。弄清楚自己的底线在哪里。事业没了,没什么大不了,随时都可以重新出发。反正是决定结业或申请公司破产,千万不能找高利贷,否则就会家破人亡,最终真的很难翻身。”我无意间丢出这几句话。
“马来西亚存保机构(PIDM)也会考虑这些吗?”友人看我侃侃而谈,纷纷觉得惊讶。对他们而言,PIDM是一家政府机构,一般只有在银行或保险公司倒闭时,才会出马保障存款人在银行25万令吉以下的存款或50万令吉以下的保险保单赔付。
事实上,这只是PIDM众多功能的其中一环,让我分享PIDM鲜为人知的一面吧。
话说25年前,97/98亚洲金融风暴严重冲击大马的经济。国家银行为了避免重蹈覆辙,在2001年的金融领域大蓝图建议成立马来西亚存保机构,并在2005年9月落实。
成立初衷很简单,为了避免未来爆发的金融风暴又是政府和纳税人买单,因此所有PIDM成员银行每年必须缴费至由PIDM保管的存保基金,也就是金融业俗称的“紧急储蓄箱”。
风平浪静时,PIDM就像储备军,默默支持国行(Bank Negara Malaysia)监督金融业和维持金融体系稳定的工作。直到一家银行陷入困境时,国行会监督这家银行进行自救的程序,包括开源节流、出售资产、股东增资、寻找投资人等应对措施。
若自救失败,需要外界伸出援手时,PIDM就可以动用“紧急储蓄箱”的资金,并启动PIDM的处置权限,以对须急救或濒临倒闭的银行进行心肺复苏(CPR)拯救。
届时,除了“稳定病情”外,PIDM将深入调查及鉴定问题根源,包括找出“肿瘤”位置,侦测“病情”严重性与扩散程度等,以研究这家银行是否还有持续经营(going concern)的价值,或已到病入膏肓即破产清算(gone concern)的阶段。
事实上,PIDM继承当年马来西亚资产管理公司(Danaharta)在收购、管理和处置不良资产中特别的法律权力,可以接管成员银行、撤换董事与管理层、企业重组、售卖资产、收购和承接(Purchase and Assumption)、或是启动PIDM的搭桥机构(Bridge Institution)等。
所谓搭桥机构的功能,就象电影《阿凡达》(Avatar)里,将主角杰克的人类躯体中永久地转移到阿凡达身上的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处。
换句话说,“持续经营”是PIDM首选的处置方式,但尽力后还是回天乏术的话,PIDM才会针对成员银行启动破产清算程序,并对存款人进行偿付。
成立至今17年来,我们一直都处在备战状态。养兵千日、用兵一时,PIDM依旧时刻跟随时代迈进,除了定时更新市场资讯外,还经常在内部、国内其它金融安全网成员或国外的各单位间进行各种情境演习和演练。
我们无法预测未来,但可让自己变得更强大;我们目的很简单——成为人民永远最可靠的后盾。
2022 / 09 - 李亿敏, 马存保机构执行副总裁(Executive Vice President)兼首席转型员(Chief Transformation Officer)